ISBN:
|
978-7-5058-6354-5 价格: CNY23.00 |
语种:
|
中 |
题名:
|
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 / 王文生 , |
版次:
|
1 |
出版发行:
|
出版地: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12 |
载体形态:
|
186页 16开 |
责任者附注:
|
王文生:哈尔滨市人,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计算机系,获软件应用硕士学位;1998年赴德国波恩大学学习,2001年获德国波恩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九三学社"社中央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等职;主持和参加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与撰写英文著作1部,英文报告2部,主编著作1部。 |
内容附注:
|
前言第一章 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意义和内涵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意义1.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2.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3.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4.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搞活农产品流通5.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促进我国农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6.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7.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8.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内涵1.服务对象2.服务主体3.服务内容4.服务手段三、本书研究目的与方法第二章 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现状一、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2.基础建设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3.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开始- )二、农村信息化进展状况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加大3.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基本健全4.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加强5.信息发布覆盖面逐步扩大6.信息服务方式灵活多样三、农村信息化服务运行机制现状1.投资机制现状2.激励机制现状3.协力推进机制现状4.共享机制现状四、农村信息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信息资源匮乏,有效共享程度低2.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接受能力差3.农村信息服务人才缺乏4.信息服务不适应多样化的个性需求5.资金投入不足6.良性的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第三章 农村信息化几种典型服务模式一、按信息服务传播载体分类及其特征1.传统服务模式2.互联网服务模式3.混合服务模式二、按信息服务提供者分类及其特征1.政府主导推动模式2.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自我服务模式3.批发市场辐射扩散模式4.龙头企业一体化带动模式5.专业信息公司或网站有偿服务模式6.农村科技户和经纪人示范传递模式7.国际合作扶贫模式第四章 国外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比较一、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1.美国2.德国3.法国4.日本5.韩国二、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服务模式1.印度2.泰国3.菲律宾三、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确立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2.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4.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鼓励各类农业组织的发展5.注重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加强人员培训第五章 农村信息化服务的供需分析一、信息服务供给分析1.信息服务供给主体的类型2.信息的收集、整合、传输与发布二、信息服务需求分析1.信息用户的类型2.信息需求的类型与特点3.信息获取的渠道4.信息供需的有效衔接第六章 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外部影响因素1.基础条件因素2.经济环境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二、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内部影响因素1.组织模式2.信息载体与内容3.信息传播效果4.资金来源第七章 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技术模式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几种技术模式1.传统技术模式2."三网合一"的技术模式3."三电合一"的技术模式4."天地合一"的技术模式5."三网一库"的技术模式6."3G手机"的技术模式二、农村信息化服务技术模式选择1.技术模式选择原则2.技术模式选择三、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关键技术1.计算机网络语音技术2."三电耦合"技术3.海量数据管理与智能搜索技术4.视频点播技术5.3S技术6.农业专家系统技术7.农村信息的采集与整合技术8.信息推送技术9.信息资源标准化第八章 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应用与评价一、组织管理模式选择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战略重点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传输发布即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为重点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服务领域3.面向"三农",讲求实效4.集成配套,提高服务效率二、组织管理模式选择应用1.组织管理模式的特征和选择依据2.各类组织管理模式的特征和选择依据比较3.组织管理模式选择应用及其关键点三、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综合评价体系1.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综合评价的原则2.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3.对各类服务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选择第九章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二、统筹协调、协力推进机制三、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规范操作、信息质量保证机制五、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第十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村信息化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社会环境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三、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四、加强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信息化的服务主体、服务客体和服务行为五、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为农村信息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六、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造就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第十一章 典型案例一、政府主导推动模式1.服务站2.农业科技1103.专家大院4.科技特派员5.农业科技服务厅6.农民之家7.三电合一8.农村信息员二、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自我服务模式三、龙头企业一体化带动模式四、科技大户和经纪人传递模式五、批发市场辐射扩散模式六、信息产品服务模式参考文献 |
摘要:
|
本书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课题"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该书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探索、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不仅对全面提高我国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分11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意义和内涵、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现状、农村信息化几种典型服务模式、国外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比较、农村信息化服务的供需分析等。 |
主题:
|
农业经济 中国 |
中图分类:
|
F323 版次: 4 |
主要责任者:
|
王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