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80237-118-7 价格: CNY20.00 |
语种:
|
中 |
题名:
|
中国近代军事学的兴起 / 侯昂妤 , |
版次:
|
1 |
出版发行:
|
出版地: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11 |
载体形态:
|
361页 32开 |
内容附注:
|
绪论0.1 选题意义0.1.1 理论意义0.1.2 现实意义0.2 研究综述0.3 概念和思路0.3.1 概念的说明0.3.2 思路和框架第1章 西方军事学在华的早期传播(1840—1911)1.1 "师夷长技":甲午战争前的西方军事学传播1.1.1 江南制造局与西方军事学的传播1.1.2 《防海新论》的传播及影响1.2 从"术"到"学":甲午战争后的军事学传播1.2.1 概述1.2.2 从传播到融合:徐建寅与《兵学新书》1.3 "所以强者不在兵":军事学传播与"西学东渐"1.3.1 军事学在文明传播中的地位1.3.2 军事学传播在近代"西学东渐"中的独特功能1.3.3 军事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第2章 近代中国军事学主体的演变2.1 从政治家、军事家到军事学家:军事学主体专门化的历程2.2 军事研究团体的建立与逐渐活跃——以"军学研究社"为中心2.2.1 军学研究社缘起2.2.2 宗旨与功能2.2.3 组织2.2.4 军学研究社研究部的工作2.3 从军事学主体看近代中国军事学变革的特征第3章 近代军事教育在中国的创建3.1 军事学校的创建与近代军事教育在中国的肇兴3.1.1 清末的军事学校3.1.2 新军学堂3.1.3 北京政府军事学校3.2 近代中国军事学校试卷分析——1906—19183.2.1 中西古今之间3.2.2 综合性学科特点的彰显3.3 近代军事术语与名词的确立与传播——从《军语》到《军语释要》3.3.1 重要军事术语前后变化的比较3.3.2 军事术语超越军界的使用3.3.3 战争对军事术语的影响第4章 近代军事学期刊的创办及其学术功能——以《(浙江)兵事杂志》为中心的透视4.1 期刊宗旨和内容分析4.1.1 期刊宗旨4.1.2 期刊內容分析4.1.3 期刊的作用与影响4.2 《(浙江)兵事杂志》中战争观的演进4.2.1 "战争为人生必至之事实"4.2.2 "战争为常存制度之一种"4.2.3 "诸种科学上的战争观"4.2.4 战争——力的结合4.2.5 战争与和平4.3 从《(浙江)兵事杂志》看中国近代军事交叉学科的兴起4.3.1 军事经济学4.3.2 军事心理学4.3.3 军事地理学4.3.4 军事与数学4.4 从《(浙江)兵事杂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军事学的影响4.4.1 军事技术与知识4.4.2 战术4.4.3 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之所得4.4.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外交、国际法之关系4.4.5 关于历史教训的总结与对未来战争的预测4.5 军制思想的新阐发:《(浙江)兵事杂志》的一大亮点4.5.1 关于军制动力的思考4.5.2 征兵制度与佣兵制度的比较研究第5章 从"国民知兵"到"独自兵学"——近代中国军事学的学术自觉与民族自觉(1911—1949)5.1 "军事学"认知的演进:学科专著的历史考察5.1.1 概述5.1.2 几种军事学著作透析5.2 融合中西兵学:《孙子》的近代研究5.2.1 《孙子》研究的民国历程5.2.2 《孙子》地位的重新确立5.2.3 对《孙子》与西方军事学关系的认识5.2.4 从《孙子》的近代研究看西方军事学的晚期传播5.2.5 凝思《孙子》:融合中西兵学的反思5.3 从军事到国防:构建"独自兵学"的努力5.3.1 从军事学到国防科学:军事学的"国防化"5.3.2 从国防论到国防科学:军事学的系统化5.3.3 从国防到"抵抗的国防":军事学的本土化附录1 中国古代兵学的反思和近代中国军事学落后于日本的原因一、关于中国古代兵学的思考(一)中国古代兵学的地位和特点(二)中国传统兵学的衰落(三)中国兵学衰落原因初探二、中国近代军事学何以落后于日本(一)军事学地位的逆转(二)武士道与"无兵的文化"(三)科学的独立与专业化(四)军事学主体特征附录2 有关陆军各学堂讲义及学员试卷等方面的档案文件附录3 军学研究社章程草案与某军学编纂所职员名册附录4 陆军部军学司公文处理有关文书附录5 陆军部军学司业务联系有关文书附录6 总统府摘抄上海国民教育实进会改良军中宣讲书办法参考文献 |
摘要:
|
《中国近代军事学的兴起》一书,明确从"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宏观研究,概略地探讨了西方军事学在华早期传播的历史,近代中国军事学主体的形成与演变,近代军事教育兴起的学科史意义,近代军事术语体系的确立以及军事学期刊的创办、运行及其学术功能的发挥等等问题。 |
主题:
|
军队建设 军事理论 |
中图分类:
|
E20 版次: 4 |
主要责任者:
|
侯昂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