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80230-943-2 价格: CNY32.00 |
语种:
|
中 |
题名:
|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 黄正华 , |
版次:
|
1 |
出版发行:
|
出版地: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03 |
载体形态:
|
361页 32开 |
责任者附注:
|
黄正华,1970年生于湖南益阳。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出站。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副教授。长期从事与科学技术哲学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内容附注:
|
绪论第一章 科学理论与经验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获得科学经验的方式 第三节 科学经验的性质第二章 科学理论的发现与评价 第一节 归纳方法 第二节 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第三章 科学理论的结构与本性 第一节 科学知识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本性第四章 科学理论的作用:解释与预见 第一节 科学解释及其特性 第二节 科学预见及其特征第五章 时间与空间 第一节 时间 第二节 空间 第三节 时空观念与芝诺悖论第六章 数学及其作用 第一节 数学的特性 第二节 数学在科学中的作用第七章 决定论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节 决定论 第二节 量子力学问题第八章 还原论与整体论 第一节 还原论 第二节 整体论第九章 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 技术的含义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影响第十章 挑战与应对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挑战 第二节 乐观论与悲观论 第三节 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四节 科研伦理规范 第五节 公共管理第十一章 反思与发展 第一节 两种态度及其超越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 第三节 科学、文化与发展结语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后记 |
摘要:
|
本书从科学理论入手,讨论了科学理论的特性及其经验基础,对获得科学理论的方法和对它的评价给予了研讨,并研究了科学理论的结构及其本性。重点探讨了形成科学理论的概念框架与背景知识,如时间与空间、数学、决定论、还原论与整体论等,分析了它们在形成科学理论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限度。同时描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对人类为应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挑战而可能采取呻几种方式进行了分析,也关注了科学与其它文化的关系以及它在未来发展的问题。 |
主题:
|
自然科学 哲学理论 |
中图分类:
|
N02 版次: 4 |
主要责任者:
|
黄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