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209-04398-4 价格: CNY28.00 |
语种:
|
中 |
题名:
|
教育选择论 / 张洪生 , |
版次:
|
1 |
出版发行:
|
出版地: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01 |
载体形态:
|
265页 16开 |
内容附注:
|
导论一 问题缘起二 研究意义三 文献综述四 研究方法五 创新之处第一部分 教育选择的理论解读一 选择的含义、特征和类型划分(一)选择的含义和特征(二)选择行为划分的依据二 教育选择的定义和内涵(一)教育选择的定义(二)教育选择的内涵三 教育选择的主体(一)教育选择主体的认定(二)教育选择主体的分类(三)教育选择主体的关系四 教育选择的对象(一)教育选择对象的确定标准(二)教育选择对象的存在形态(三)教育选择对象的转化机理(四)教育选择对象的主客二性五 教育选择的类型(一)适应性教育选择和超越性教育选择(二)外部性教育选择和内部性教育选择(三)决策性教育选择和执行性教育选择(四)现实性教育选择和可能性教育选择第二部分 教育选择的理论基础一 主体性理论:教育选择之何以可能的人性基础二 心理学理论:教育选择之所以发生的动力基础三 博弈理论:教育选择之如何进行的策略基础第三部分 教育选择的依据一 教育选择依据的内涵(一)教育选择依据和教育选择条件的区别(二)教育选择依据和教育选择条件的联系二 教育选择依据的作用(一)教育选择依据之于教育选择过程的作用(二)教育选择依据之于教育选择主体的作用三 教育选择依据的特点(一)教育选择依据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二)教育选择依据的层次性和变化性(三)教育选择依据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四 教育选择的主要依据(一)教育规律(二)教育目的(三)教育对象第四部分 教育选择的过程及特征一 教育选择的过程(一)教育选择的思维整合阶段(二)教育选择的实践操作阶段二 教育选择的特征(一)教育选择的向善性(二)教育选择的建构性(三)教育选择的过程性(四)教育选择的历史性(五)教育选择的未来性第五部分 教育选择的水平判断一 教育选择水平的内涵分析(一)教育选择主体自身潜能的发挥程度(二)教育选择主体对约束条件的利用程度(三)教育选择主体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二 教育选择水平的形成机理(一)教育选择水平的弹性空间(二)教育选择水平的形成机制三 教育选择水平的判断标准(一)教育选择水平的"效益"标准(二)教育选择水平的"为人"标准四 教育选择水平的可证性和不可证性(一)教育选择水平的可证性(二)教育选择水平的不可证性五 教育选择水平的道德意蕴(一)教育选择水平的道德支撑(二)教育选择水平的道德承担第六部分 教育选择的代价分析一 教育选择代价的内涵(一)关于代价的研究(二)教育选择代价的内涵(三)教育选择代价的特殊性二 历史之鉴:教育选择代价的史实观照(一)1958年教育"大跃进"的史实(二)1958年教育"大跃进"的代价(三)1958年教育"大跃进"的教训三 现实理路:教育选择代价的控制策略(一)健全教育选择的民主机制(二)遵循教育选择的科学规律(三)构筑教育选择的法制框架第七部分 教育选择的案例研究一 东营市农村远距离学生食宿工程的案例分析(一)食宿工程之教育选择的可行性(二)食宿工程之教育选择的必要性(三)食宿工程之教育选择的策略性二 东营市年度教育工作计划要点的案例分析(一)东营市教育工作计划的自主选择性(二)东营市教育工作计划的连续性和相互支撑性结 语参考文献后记 |
摘要:
|
本书把为了实施教育而自主进行的选择称为"教育选择"。教育的实施过程事实上也是教育选择的过程,任何教育实施,无不体现和需要教育实施者的选择。本书选取东营市教育实施中的几个典型的体现教育选择的案例进行剖析,分析了教育选择对于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教育选择的具体过程。 |
主题:
|
教育学 |
中图分类:
|
G40 版次: 4 |
主要责任者:
|
张洪生 |